推廣在地知識 促進社區營造
社區大學推動在地知識學案例。
臺灣有村就有廟,村廟是各村庄人民所共有,可說是臺灣最在地的社區共同體,在地的「社會參與」、「社區學堂」、「文化信仰中心」。
臺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開台歷史之地,這裡曾是臺灣最美麗的內海,西元1823年曾文溪改道,內海遂成海埔地,先民相放伴,圈田築塭,相繼拓墾,台江十六寮自古聞名。2006年,海尾朝皇宮與臺南社大台江分校,發起《大廟興學運動》, 即是立基於臺灣村廟「社會參與」、「社區學習」、「文化信仰」的社會文化經驗,倡議「在地學習、學習在地」公民學習行動,以及「發展社區、發展學習、發展生命」三大願景,營造台江學習型社區。以大廟興學力量,結合在地大廟、社區、學校、公民社群,推展台江文化運動及台江流域學習,一村一廟一學堂,一村一廟一樂團,倡議廟口文化公共論壇,激發社會實踐的公民學習風氣,形塑文化公共領域,共同豐富台江地方學知識經驗,接觸不同世代的社區居民,鼓勵大家「在地學習,學習在地」,參與公共事務及公共議題討論,成為積極公民,從在地推動公共治理,共同營造臺灣公民社會。目前台江文化生活圈,西有台江國家公園,東有臺灣歷史博物館,中有台江文化中心,各村逐步發展社區博物館,一步一步從在地營造生態的、文化的、健康的台江新家園。
本課程希望藉由臺南社大台江分校推動台江學在地知識及公共治理的案例,讓社區營造、教育文化、社會民政等各界朋友,更多人瞭解如何推動大廟興學,發展在地學習、學習在地的公民學習行動,認識在地文化,守護在地環境,以社會實踐來推廣在地知識,促進社區營造,凝聚在地文化共同體。
本課程的適用對象為: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你將可以:
課程總時數:60分鐘
專家姓名:吳茂成
現任:
學歷:
經歷:
著作:
臺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位於台江國家公園東側的海尾寮,大廟信仰中心朝皇宮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見證台江內海歷史文化的演變,十幾年來與臺南社大台江分校合作,推動「大廟興學」的學習型社區營造,再度振興大廟的社會參與、社區學習、文化信仰的現代性精神,煥發新色彩,帶領社區居民重新認識台江在地知識,成為積極公民。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小凱和台江分校的學生們一起走入大廟吧!
吳老師
大廟興學的任課老師,對於台江歷史、文化以及生態環境十分瞭解,也積極鼓勵市民參與台江文化及社區公共事務活動。
小凱
國二學生,從北部轉學回臺南,跟著阿嬤、同學一起體驗「大廟學堂」的課程,並參與台江流域學習。
陳阿嬤(阿滿)
平常喜歡到廟裡拜拜、與朋友聊天,後與朋友一起在大廟上課,學習二胡、書法。
小玉
國二學生,小凱的同學,參與過多次台江流域學習活動 。
林志工
大廟興學文化志工,熱心、開朗,志願傳播在地文化給下一代子孫。
阿美
獨居老人,平常不愛出門,經由陳阿嬤與阿桃的鼓勵才逐漸願意走出家門與他人接觸。
阿桃
陳阿嬤的好朋友,為人熱心,喜歡幫助他人,也是二胡班的優秀學員。
阿芳
專業社工人員,也是健康促進中心的推動者。